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艰辛,终于生下宝宝的你以为能歇口气了,但身边总有这样的提醒:你需要马上做盆底康复,不然等着你的就是大屁股、身材臃肿、尿失禁、夫妻生活不和谐……
那么,究竟什么是盆底康复?盆底康复是不是一个“坑”?
要了解盆底康复,首先得明确盆腔和盆底肌的概念。
盆腔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涉及的症状也是多种多样的,往往诊治时需要多学科合作。盆腔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前盆腔涉及的脏器主要有膀胱和尿道,属于泌尿外科范畴;中盆腔是指子宫和阴道,是妇产科负责的领域;后盆腔有肛门和直肠,属于结直肠外科和消化内科。此外,盆腔相关疾病还会涉及疼痛科和康复科等。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盆底肌掌管着排尿、排便和性生活等重要生理功能。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由于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包括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排便障碍、慢性盆腔疼痛、女性性功能障碍等。北京协和医院朱兰教授牵头完成的盆底障碍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年女性盆底疾病的发病率约为50%,就诊滞后约为10年,原因是许多人都认为生完孩子的女性或老年人都会有漏尿之类的问题,有的人则是对此羞于启齿。盆底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社会问题。
怀孕和分娩是造成盆底肌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盆底经过妊娠和分娩后,会变得松弛和疲劳。有人认为,只有顺产妈妈的盆底肌肉会遭到损伤,其实经历了剖宫产的妈妈也不能避免这种损伤,因为盆底损伤在十月怀胎的过程中就已形成。孕期激素水平和生理弯曲的改变,会使肌肉和韧带松弛。随着孕中晚期腹压的增加,有的人便会出现咳嗽、大笑时漏尿的情况。
总的来看,顺产与剖宫产相比,对盆底的考验更大,但由于剖宫产对身体还有其他的影响,我们不能为了避免盆底可能经受的考验而选择剖宫产。
了解了这么多医学知识后,最后小编给大家科普一套凯格尔运动重塑盆底功能,做回“紧”致女人。无论是否再次生育,都可以进行凯格尔运动,这对盆底肌仍然可以起到康复锻炼的作用。
1、首先准确地找到盆底肌,想象你坐在一个弹球上,使用盆底肌的力量将弹球夹起来并吸进去;
2、同时保持其他肌肉的放松,不要挤压绷紧肚子、腿、臀部的肌肉,对于其他部分肌肉的挤压可能反而会增加盆底的压力;
3、重复练习动作,但不要过度练习。提紧盆底肌,保持5秒钟,放松5秒钟,逐渐延长收缩和放松的时间,最后可以达到收缩10秒放松10秒,每天重复2-3次,每次5-10分钟。
4、最开始可以躺下练习,这是最容易的一种姿势,没有坐姿或站姿时盆底肌所需要承受的压力大,熟练后逐渐可以改为坐姿或站姿练习。
5、锻炼要持之以恒,至少坚持3个月才可以使盆底肌达到增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