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新格局从这里看起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17

2017年11月29日,《财经》年会2018:“预测与战略”——大健康产业新格局论坛在北京举行。

会场嘉宾云集,不仅让我们了解现在健康产业的发展状况,更让我们期待未来的道路上,健康产业在“健康中国战略”下迎来政策红利期,创新药创新技术开发将全面升级,打造中国的人工智能+健康,精准医疗+健康新时代,与国际标准接轨!

 1.png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次大会上大咖们的精彩发言吧!

 2.pn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前院长、教授王杉

“完全看好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行业里头的应用的,但是需要相应的政策配套的保障。”

在演讲中王杉教授表示,大健康产业不仅仅是卫生计生部门的事,是整个国家的产业布局和政策所影响。现在在价值观上、思想上、理念上,健康医疗产业和互联网企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在拥抱,努力想实现的就是一个新型的医疗健康的一种新模式。

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比如说去年的47号文,关于互联网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和规范,以及像我们这个行业内的医师注册管理的相关规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具体实施的具体办法等还有一系列的相关的国家政策,都一直力图规范和促进两个业态的融合。

人工智能,一定会促进医疗模式的转换,比如将它应用到解决筛查的问题、去解决基层大夫筛查,就是先找出病患身体的不正常,那它的应用场景很快就能实现。在前期还是要放低预期的高结果,以促进其良性发展。

最核心的障碍实际上还是监管,就是说我们现在从法律的层面、法规性文件的层面上。今年4月8日国家卫计委已经发出了征求意见稿,关于互联网医疗的,这是一个里程碑,虽然大家对他各种各样的具体款项有垢病,但是先规范起来了,这是必须做的。接下来就是涉及到互联网技术,所涉及到各个环节质量的保证和认证管理体系,也确实是需要继续做。

 2.png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司长陈金甫

”健康是人类基本的需求也是最美好的愿望,双轮驱动是促进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医药产业、健康产业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去年卫生健康大会以后,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健康的帽子满天飞,各路资本蜂拥而来。陈金甫认为,在整个医疗发展中,应该清晰的认识到,以前的医疗发展靠政府推动和公有资源的支撑,现在十年不到的时间,为什么中国卫生总费用翻了番?根本原因就是卫生资源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动力机制发生了变化,就是全民医保稳定,全速推进的投资基金,坚定了中国卫生发展的基础。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间一定要引入新动能,一个庞大的事业也好、产业也好、服务也好,如果没有原始动力的成长机制,靠政府投入、靠行政推动、靠政府引导、靠个人的自觉是做不到的。这涉及两个问题,一,医药的市场化能不能更具有价值创新力?二,医疗服务能不能更具有发展的内在动力?

基于这么一个判断,陈金甫对医保进行了分析,医保在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中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应该是有所作为的。他认为现在医保要用内在的机制、第三方管理、外部的管理和引领,利用它集聚的医保资源和他的价值导向来进行集团性的购买,明确的实现以价值和创新为导向的医保战略购买。

最后, 他认为互联网行业对医疗领域有不可限量的发展作用,因为互联网可以帮助突破医疗瓶颈、门槛瓶颈,区分空间的物理障碍,医保也会积极的跟进。

 3.png

 复星医药集团董事长陈启宇

”中国企业的发展,还是要依托于在中国这个市场环境。“

最近出台的一些政策是鼓励国外的创新药更快进入中国市场,这看起来对中国公司可能是一种挑战。但另外一方面可以说对中国公司是好的,一个就是说,中国可以像日本的很多企业一样,更多的专利去许可和引进,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全球布局我们的研发,不再仅仅是在中国。

实际上是我们过去这么多年,无论是药还是器械,都是拱手给跨国公司做。陈启宇指出,如果中国的企业创新始终上不去的话,这个行业还是很悲哀的,最好的蛋糕、最大的市场都分不到。

可预见的是在未来的3年内,在2020年之前,中国一大批的创新药、创新技术、医疗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成果的出现,会支持中国在2020年以后的5—10年,可能接近或者超越像美国这样的一个健康医疗发展领先的国家。

“我们的产业会做强,中国老百姓的健康会有更好的保障。”陈启宇表示。

 4.png

方源资本(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创始主席吕明方

”大健康产业新格局的背后是技术、政策和资本的三者驱动。“

从预测和战略的角度看,未来十年,中国的大健康产业会呈现出比过去更波澜壮阔的场景,背后有三个因素在驱动:一是更加开放的监管政策、二是更加颠覆的技术驱动、三是更加扩大的市场。这三个“更加”带出的是中国的健康产业,一定会成为全球的主要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从投资角度看,技术、政策、资本这三者将会驱动十个热点:

第一、创新药物的开发;第二、新技术新材料的医疗器械的研发;第三、基因诊断和精准医疗的应用;第四、制药企业的整合;第五、分销渠道的整合;第六、专科连锁和第三方病理检验等第三方机构的成长;第七、真正解决社区医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第八、零售企业的快速崛起;第九、医疗数据的开发与应用;第十、医疗的商业保险生态的形成。

最后分享两句会场中嘉宾说的两个好句共勉:

现在我们说无人车上街开,这一定不可能,也会有事故,但十年以后,我们可以预计,这一定是可行的。健康医疗产业同样适用这个道理。——王冉

临床新技术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是对生命的尊重。——王杉

 


分享到:
预约存储